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组合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独成卷,如语文、数学、外语、地理、生物;另一种是合卷,如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物理、化学合卷。 考试方式分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九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其中,外语科目加试听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加试外语口语;物理、化学、生物考查实验操作;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少数民族学校的考生仍考两种语文,朝鲜族中学的考生考朝鲜语文和汉语文,蒙古族中学的考生考汉语文和蒙古语文(蒙授、加授)。 就考试的实施部门来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纸笔考试,除长春市以外其他地区由各地委托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各地组织实施。外语听力和口语、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科目考试(查)由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自行命题并组织实施。 9.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人员是怎么组成的?命题方式有没有改变? 答: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考的命题能力和考试评价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切实发挥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吉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人才库,对“入库”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统筹研究和推进命题改革,提高命题质量。 为了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我省中考命题方式仍采取长春市单独组织命题、其他地区委托省里命题的方式。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向省教育厅申请自主命题。 10. 为什么要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答: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与体现,强调对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写实记录。此次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二是可以促进高中学校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克服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可以引导教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发展素质教育。四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理、规划人生、激发潜能,更加注重创新素养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五是各级教育部门可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了解本地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1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 答:《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和学校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特别是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要求不仅要记录参加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记录参与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其成果,使评价内容具体、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可操作。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的成绩考查转向丰富的能力考查,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使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从一元走向多元,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2.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和办法? 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初中3年,由5个操作环节组成: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学校和教师撰写评语、公示审核确认、形成档案材料。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强化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及时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要求学校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同时要求将有关材料在公示审核确认后导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全过程立体呈现学生综合发展状况。5个程序前后连贯,环节清晰,具有规范、严谨、递进的特点,操作性强。 13.如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权威真实、可信可用? 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是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建立真实、可信、可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需要初中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如实记录。强调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情况及其成果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全面、充分、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全面真实。二是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要求初中学校要经过学生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并导入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三是提倡评用分开。可以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四是强化监督。建立监督管理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14.高中招生录取办法是如何改革的? 答: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一是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此外,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要求将体育与健康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平衡、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门科目外,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也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与以往相比就是把地理和生物也作为了计分科目。同时,还要求报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生,其未计入录取计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达到B等或B等以上。 (责任编辑:中考吧 ) |